近年来,利用“黑客追款”名义实施的二次诈骗案件频发,受害者因急于挽回首次被骗损失,反而陷入更深的陷阱。以下是此类骗局的运作模式、典型案例及防范建议:
一、二次诈骗的常见手法
1. 假冒“维权律师”或“黑客”
诈骗分子冒充专业律师或技术团队,谎称可通过“起诉卡主”“入侵平台”等方式追回资金,要求缴纳“保证金”“手续费”等费用。实际上,此类团队多为空壳,收款后即失联。
2. 清退回款骗局
以“平台客服”“反诈中心”名义联系受害者,声称可退回前期被骗资金,但需支付“解冻金”“认证费”。例如,诱导受害者充值到虚假网赌平台,前期施以小利骗取信任,后续大额充值后关闭提现通道。
3. 冒充公检法或网警
伪造官方身份,声称需“验证资金流水”或“激活退款通道”,要求受害者转账至“安全账户”。部分案例中,诈骗分子甚至伪造报警平台页面,进一步骗取信任。
4. 技术伪装与虚假承诺
展示伪造的“黑客入侵截图”“工作视频”,宣称能拦截资金或篡改数据,实则利用技术术语包装骗局,要求预付“技术费”。
二、典型案例分析
1. 网赌平台陷阱
王某因投资被骗后联系“陈律师”,对方谎称需通过网赌平台“压大小”追款,诱导其先后充值9万元,最终无法提现。
2. 学生群体二次受骗
广西学生小美首次被骗800元后,在小红书求助时被诱导支付“手续费”和“提现费”,累计损失3200元。
3. 诈骗升级版
韩女士因被骗后,试图通过“顶级黑客”追款,对方以缴纳保证金为由企图二次行骗,幸被民警及时劝阻。
三、防范与应对措施
1. 立即报警,保留证据
遭遇诈骗后,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到派出所报案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。切勿自行搜索“追款攻略”,避免泄露个人信息。
2. 警惕“收费追损”话术
任何以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要求转账的行为均属诈骗。正规法律或警务流程不会通过社交平台私下处理。
3. 核实身份与资质
若需律师协助,应通过司法局官网、律所官方渠道验证身份,避免轻信网络推荐。
4.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
四、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
我国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明确规定,公安机关是处理诈骗案件的核心机构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技术手段非法介入资金追回。2022年出台的该法还要求电信、金融等部门加强风险监测,从源头阻断诈骗链条。
二次诈骗的本质是利用受害者的焦虑心理,通过伪造身份和技术伪装实施精准收割。牢记“追款先收费=诈骗”原则,坚持通过官方渠道维权,才能避免损失扩大。如遇可疑情况,可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核实。